
一项由广东制造业龙头企业发起的科技造星计划,一办就是30年。
美的科技月,这项在美的内部有着“科研奥斯卡”美誉的活动,自1996年起已连续举办30年,不仅成为家电行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,更勾勒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的清晰脉络。
10月31日,美的集团第30届科技月活动在佛山顺德和上海两地圆满落幕。“科技月已经成为美的科研人员的一场盛会,旨在鼓励他们沉下心来专注科研,将美的各个技术平台的实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。”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孙年祥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。
如今,站在人工智能的新风口上,这一老牌的科研活动又亮出了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融合发展的新招式。据了解,本届活动以“AInnovation”为核心主题,重点展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创新、制造场景的深度融合。
重奖科技人才确保研发方向符合市场需求
作为家电企业,美的的崛起,从一开始就与重视科技人才的战略密不可分。
时间回拨到1985年,“周末工程师”成为新生群体。它指代的是周末到乡镇企业干活、周一再赶回原国有单位上班的科研人员。彼时,美的就从广州邀请专业技术人才,晚上或星期天到佛山顺德来帮忙解决电器产品的技术难题,为后续产品销量攀升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。
1991年,马军在华南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毕业后加入美的,成为第一个进入乡镇企业“打工”的博士,3个月后便设计出高效节能空调器样机,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订单一度突破亿元。
1996年,美的首届“人才科技活动月”启幕,开启了中国企业嘉奖科技人才的新征程。据记载,首届奖金就高达87万元,此后几届更是出现了汽车等奖品,以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奖励,表达对科研人员的认可,也吸引了更多的外部人才竞相涌入。
如今,随着美的科技月活动进入而立之年,美的集团也从多元化家电龙头,发展为覆盖智能家居、新能源及工业技术、智能建筑科技、机器人与自动化、健康医疗、智慧物流等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。
企业规模增长背后,研发队伍不断壮大。目前,美的研发人员全球研发人员数量约为2.3万名,占非生产人员比例超过50%。研发体系建设也愈发成熟,形成“四级研发体系(产品开发、个性技术研究、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、颠覆性和前沿技术研究)”和“三个一代”研发模式(研究一代、储备一代、开发一代)。
2014年,美的中央研究院成立,成为美的集团研发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节点。研究院的职能是聚焦于前沿技术、颠覆性技术的研发,为将来3-5年甚至更长时间推出的产品做技术储备。
一座由企业设立的中央研究院,应该如何保证技术研究的前瞻性,推动产学研用融合?
孙年祥告诉记者,要确保研发方向符合市场需求,就需要精准把握市场动态。“这就要求我们在立项的时候,与集团各事业部充分联动、充分听取事业部的建议、更吸纳事业部人员直接参与,有效规避研发与市场脱节的风险。”
据孙年祥介绍,为保证科研项目与国际水平接轨,美的中央研究院除了确保研发工作的标准、思路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,还积极面向全球研发机构开放课题,如面向全球征集“AI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”课题,广邀全球科研团队申报,从而加速研发进程。
多场景协同
树立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融合标杆
今年10月,广东发布《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,围绕强化关键供给、促进应用推广、构建支撑体系、优化要素保障等提出16条政策措施,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、智能化跃升,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融合发展示范区。
美的集团在人工智能、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探索,在广东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中无疑具有标杆意义。
今年8月,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得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的“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”认证。公开资料显示,该工厂14个智能体依托“美的工厂大脑”进行协同,深度融合美的制造经验、大模型技术与具身机器人技术,具备从感知、决策、执行、反馈到持续优化的端到端能力。
在AI领域,美的并未局限于单一技术研发,而是通过多场景渗透打造差异化优势。美的集团AI研究院院长徐翼分享了美的目前AI研发的两个重点方向——第一是技术维度,探索信息智能和集成智能;第二是场景维度,涵盖家庭、工厂、企业三个场景。
在家庭,美的构建“家庭大脑”和多智能体协作网络;在工厂,打造“工厂大脑”,落地视觉与操作类大模型;在企业,通过OCR、代码生成等模型提升效率。
“丰富的场景数据、多场景的协同是美的发力AI的发展优势,我们可以通过工厂端的发力来牵引家庭端的场景。”徐翼称,以荆州工厂的智能体技术为例,美的在产线中积累的多设备协同经验,为家庭服务机器人与家电的联动控制提供了技术参考;家庭端收集的用户使用习惯数据,也帮助工厂更精准地调整产品设计方向。
美的AI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,终究要回归到科研人才和研发体系建设之上,这也成为第30届美的科技月需要直面的话题。奖励谁,怎么奖,都将起到重要的指挥棒作用。
本届科技月增加AI创新类技术突破奖数量,科技明星和科技新星的评选也将更加重视AI方向的科研人才。
徐翼坦言,他们希望通过科技月的奖项牵引,对内引导科研人员融入集团的AI战略方向,对外吸纳更多AI领域的软件、硬件、全栈人才,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之外,更要以生态优势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。未来美的要发挥在家庭、工厂、企业等多场景协同的独特优势,形成数据飞轮,为AI的加速发展提供丰富养料。
“对于AI研发人才,这一发展愿景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。”徐翼最后强调。
文 | 记者 黄婷 实习生 列绮童
图 | 受访者供图
长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